English

科学定位求发展

1999-09-22 来源:光明日报 张良君 彭虹 我有话说

张国民历任教员、科研参谋、科长、系主任、副校长、1997年3月任现职,大校军衔、副教授;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和科研管理奖7项,主编和参编教材9部,发表论文23篇,在全国和全军12个学术团体组织任副理事长、事理等职务。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非常清晰。当它裹着高科技的雄风,挟着知识创新的浪潮向我们奔涌而来时,作为肩负“生命卫士”重任的军队医务院校,如何实现为部队培养跨世纪高素质的历史使命?日前,我们就此问题采访了吉林军医学院院长张国民副教授。

43岁即担任院长职务的张国民,是目前全军院校最年轻的院校长之一。上任伊始,即提出了立足基层、服务部队、办出特色的办学思想。

在谈到为什么要将学院定位在“为基层部队服务,为飞行员服务,毕业学员就是到基层、边疆和艰苦地区工作”这个位置上时,张院长说,首先,像军医学院这样一个普通高校,决定了我们的培训任务就是为基层部队服务。其次,就空军和西北部队的实际而言,驻地高度分散,且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信息闭塞,缺医少药。因此,尽管每年军队归口其他院校和地方大学也为这些部队输送一定数量的医务人才,但真正能到基层特别是边远、艰苦地区部队的数量却很少。基层部队的医务干部仍然处于缺编状态。张院长说,我院毕业学员在基层工作,很受部队官兵欢迎,真正地起到了“生命守护神”的作用。因此,我特别强调,部队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特别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归宿。

在吉林军医学院,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个学院没有把立足基层,服务部队的办学思想只当做一种“招牌”,仅仅挂在嘴上、写进材料和文件里,而是贯穿到教学训练中心的各项工作之中,做到了部署大的教学工作把出发点放在立足基层、服务部队的办学思想上,检查工作把重点放在检查立足基层、服务部队办学思想的执行落实上,总结讲评把标准定在所培养的人才基层欢迎不欢迎、部队满意不满意上。

渴望成才是当代青年的普遍追求。如何解决好毕业学员在基层工作与成才的关系,使毕业学员真正在基层部队留得住、信得过、用得上、干得好?张院长充满深情地说,作为院校,仅仅让学员到了部队后踢好头三脚还不够,还要让他们有发展后劲。所以,我们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医务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院进行了大胆教学改革。一是构筑面向二十一世纪和具有空军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在各专业课中渗透航空医学、突出空军特色的同时,增加了高科技和前沿学科知识;二是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教改思路,使毕业学员成为既能当营养、检验、放射,又能当普通医师,既懂专业、又会管理的多面手;三是加大创新教育的内容。学院重视学员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实施以学员为中心,教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实行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活动教学和直观形象的教学,在各专业开设和增加心理学、科研方法等课程,对护理教育增加了护理美学和社管理,举办音乐、法律、文学欣赏等讲座,举办外科、护理等基本功操作比赛,组织有各专业参加的以航空兵场站遭敌袭击为背景的军事医学综合演练。

辛勤耕耘必将结出丰硕成果。张院长说,建院24年,学院共为空军部队培养和输送合格学员一万七千多名,占空军基层部队医务干部的80%,毕业学员每年都100%志愿到基层、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据他们连续5年对毕业学员的统计和跟踪调查表明:部队反映称职和过得硬的占96.5%,基层官兵亲切地称他们是“世纪红十字方队”、“生命使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